历史上的今天
梅籍芳,著名的小麦育种栽培学家
- 来源: 灵犀算网
- 关键词梅籍芳,小麦育种,栽培学家
梅籍芳(1908—1983),小麦育种栽培学家。他毕生致力于高等农业教育和作物科研事业,育成了“华东1号”等早熟小麦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在组织开展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和为适应改制需要进行早熟性育种与栽培的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梅籍芳,1908年8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阜宁县。他的家乡位于苏北滨海地区,是个“多见芦花少见人”的穷乡僻壤,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农民生活奇苦。少年时代的梅籍芳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崇尚科学,立志学农,主张科学救国。1922年考入南京第一农校,1929年入金陵大学农学院就读,1934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1940年夏进修硕士研究生课程,1942年获硕士学位,仍留校任副教授。1943年夏赴湖北恩施任湖北农学院教授。1945年先后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康奈尔大学研究实习。
梅籍芳早年对粟的育种基础研究下过不少功夫,取得一些成果,粟的花很小,人工杂交十分困难,但也有一定的天然杂交率。他曾用了两年时间观察粟的开花习性,掌握其中规律。发现不同粟的品种苗色不同,有红、绿色之分,他利用红苗是显性这一指示性状,把两个不同苗色的品种穗头套在一起使其天然杂交,从而获得5%左右的杂交结实率。此实验为粟的育种研究提供了方便,研究结果曾先后发表在《金大农学院丛刊》和《美国农艺学杂志》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粟类作物杂交育种的方案。此后梅籍芳还参与编写郝钦铭教授编著的《作物育种学》等书,以及《农艺论文摘要》期刊的译编工作,历时数年之久。这些工作进一步充实了梅籍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
在美国学习期间,他转而从事小麦育种研究并与当时美国主要的小麦遗传育种学家有过广泛接触,使他更加开阔了思路,扩大了视野,增强了在这一专业领域中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信心和力量。1946年梅籍芳由美返国后,面临着三种工作岗位的抉择:一是去农林部当官,享受简任待遇,薪水高,有地位;二是回金陵大学任教授、工作清高;三是到中央农业试验所当技正,做研究工作,但只能给他荐任一级的待遇。梅籍芳果断地选择了去中央农业试验所继续搞他的小麦育种研究工作,以实现其科学救国之抱负。然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科研单位资金短绌、条件简陋,徒有报国之心也难以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