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历史上的今天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回顾历史的今天,了解历史的这一天发生的事件。

爱国主义教育家张伯苓生于天津

  • 来源: 灵犀算网
  • 关键词张伯苓

      1876年4月5日,是张伯苓先生的诞辰。张伯苓是旧中国民办教育的典范,在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张伯苓历尽艰辛,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并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以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兴学育人,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周恩来同志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下面是南开大学原秘书长黄钰生撰写的《张伯苓功在人间》的文章。黄钰生从1912年进南开中学读书,到1951年为张伯苓起草遗嘱,近四十年风风雨雨,目睹老校长在漫长曲折的办学道路上拚搏苦斗的历程。其中写道:
  甲午战败,年轻的海军军官张伯苓目睹这一丧权辱国的转租仪式,悲痛欲绝。他亲眼见到,英国水兵魁梧剽悍,中国水兵猥琐萎靡,痛感我中华虽然广土众民,但国民身体不如人,精神不如人,非从根本上改造不可!
  从那时起,张伯苓弃武学文,决心办教育。在当时,用教育救国只是一种改良主义的幻想。但张伯苓先后兴办南开中学、小学、大学、女中,重庆南中、南开经研所、化研所,以至参预办西南联大,真是凄凄惶惶,席不暇暖,奔走呼号,惨淡经营,数十年如一日。那种重视智力开发、重视人才培育的奋斗精神,还是弥足珍贵的!
  当时,许多官立学校常因捉襟见肘,发生教员索薪纠纷。南开各校是私立,却从不欠薪。不仅如此,当时南开大学有名的一些教授,如当代数学家陈省身、吴大任的老师姜立夫及杨石先、邱宗岳等,北大、清华等校用高出一倍的薪金,都请不去。张伯苓向司徒雷登说:我要跟你们燕京比赛!
  黄钰生认为,张伯苓有许多教育思想值得今人借鉴。如重体育、重道德教育、重科学实验,还重视开展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他把办学的宗旨概括为“公、能”二字。“公”,就是为公不为私,“能”,就是知识、技能、本领。南开确实培养了大批办事公正的人才。
  1951年2月14日,张校长中风不语,生命危在旦夕。南开校友会会长阎子亨提议为校长写一遗嘱,大家公推和张校长最接近、相处时间较长的黄钰生起草。
  遗嘱的内容,关于教育部分是根据张伯苓先生50年来一贯的教育思想写的;关于大局,是根据他离开南京到重庆及回到北方后和许多学生讲话概括而写的。那时,他虽然不能说话,但听力还好,心里也清楚。我一段段念,他一段段点头表示同意。当时在场的还有师母王夫人,校长的子、媳三人。张锡年的爱人最后还大声问老先生:“您说写得行不行?”张伯苓挑起大拇指来表示赞赏。这个遗嘱我记得清楚,有以下几段:
  “余致力于教育事业垂五十年。凡余所致力之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爱国教育而力有未逮者,今在人民政府之下,一一见诸实施。”
  “余所尝效力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重庆南开中学,众将在人民政府之下日益发达。”
  “今日之人民政府为中国前所未有之廉洁的政府。其发展生产,友好苏联之政策,实为高瞻远瞩之政策。凡我同学,宜竭尽所能,合群团结,拥护人民政府,以建设富强康乐之新中国。无限光明远景,余将含笑九泉以待之。”
  1951年2月23日张伯苓去世后,周恩来同志立即赶到天津张宅吊唁,向校长遗体行礼默哀,慰问了张师母,然后到客厅同校友们见面谈话,说自己很遗憾没能早点来,又说道:
  “看一个人应当依据他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万不可用现在的标准去评论过去的人。张校长在他的一生中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