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水土保持学家蒋德麒出生。
- 来源: 灵犀算网
- 关键词蒋德麒,陕西省
蒋德麒,1908年10月24日生于江苏省昆山县公桥镇。1927年中学毕业后,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依靠奖学金和半工半读在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学习农艺。1931年到陕西关中地区的永寿、草滩一带,调查荒地的利用和改良。1933年又到陕西筹办“西北农事试验场”。蒋德麒两次西北之行,看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所带来的灾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4年大学毕业后,曾任上海银行西安分行农业课主任兼陕西棉产改进所技士,在关中进行推广改良棉种和棉花产销合作工作。1936年任全国稻麦改进所技士,在南京、开封、宿县等地从事推广改良小麦工作。1937年,他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学习。1938年毕业获得农学硕士学位。旋绕道香港回国,到中央农业实验所任职,负责战区安置难民工作。他先后调查了陕北、关中、川北荒地,还专程去陕、甘、宁边区延安,考察荒地开垦,并参观了抗大、鲁艺学院等。1940年,他在陕西筹办改良作物品种繁殖场(后改为西北农业推广繁殖站)兼任主任。1943年参加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团,在陕、甘、青考察。1944—1945年常驻天水,兼任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技正,协助实验区进行试验研究。1947年,他第二次赴美,参加扬子江(长江)三峡建设工程设计,并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参加《世界土壤保持》(中国水土保持部分)的编辑工作。此后,他利用生活费的节余和打零工的收入,到美国东部、中西部、西南部30多个州考察了水土保持;收集了美国各州农业、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试验场,保土植物种苗试验场等单位的大量有关水土保持的资料,寄回祖国。此时,他虽然可以继续在联合国任职,但每当想起祖国的贫穷和落后,想起大西北亟待开发和建设,想起在延安解放区看到的动人情景,使他冲破重重障碍,于1949年2月返回祖国,迎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蒋德麒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技师兼土壤系副主任、主任,在南京进行水土保持耕作试验,协助安徽省建立大别山林区管理处和筹建山东省鲁中南山区水土保持试验点。为了实现开发西北,根治黄河的志愿,他于1953年申请调到西安,任黄委会西北工程局农业技师,负责水土保持科研管理工作。1957年,他被调到郑州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室任农业技师兼主任,从事有关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的试验工作。1957—1958年,参加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在陕、晋、甘、宁地区进行考察。1963年,他在参加全国农业科技会议期间,主持讨论编制了《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的水土保持一项,为后来的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蓝图。1964年为了加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在西安设立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他被调任该委员会科技处农业技师,协助科技管理工作。1971—1990年历任陕西省水土保持局技术科工程师、革委会副主任、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陕西省水电局副总工程师,主要负责全局、全省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管理和指导工作。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和社会活动,曾任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西安分社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顾问等。他在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编委会委员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利卷水土保持分支学科副主编时,对稿件的审核讨论、修改,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圆满完成了任务。1985年被推选为中国土壤肥料研究会学术顾问,1988年被聘为世界水土保持学会名誉会员。他年逾古稀仍然照常上班,出差远行,积极工作,直到1990年7月才退休。现仍担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名誉理事长、黄委会黄河志学术顾问、陕西省水土保持勘测规划研究所高级学术顾问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