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历史上的今天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回顾历史的今天,了解历史的这一天发生的事件。

中国耕作学家孙渠在北京病逝

  • 来源: 灵犀算网
  • 关键词孙渠,耕作学家


孙渠

  孙渠,耕作学家,中国耕作学科主要奠基人。他汲取国外土壤肥力和耕作理论,结合我国实际,率先提出用地养地相结合是耕作制度改革的核心,并以此为指导开设耕作学课程,创建耕作学教研组,主持编写第一部耕作学教科书,为我国耕作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孙渠,字惠农,山东潍县(潍坊)人,1911年6月25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酷爱学习,小学毕业后虽在家中辍学两年才升入县城教会中学,但仍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他从青少年时代就亲自感受农民终年劳动不得温饱的艰辛,痛恨旧社会的封建压迫和腐败政治,立志学习农业科学,将来为劳动人民谋福利。1936年1月金大毕业后,先后在中央农业实验所土壤肥料系和山东省立高级农业学校农科任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怀着悲愤的心情,于1938年离开济南,辗转到长沙,寻求报国之路。随后经友人介绍,去广西省农业管理处任职,并在省农事试验场从事磷肥施用及其在土壤中固定作用的研究。1940年他前往重庆,并于1941年受聘于设在重庆歇马场的乡村建设学院,任副教授兼农专科副主任,讲授土壤学和肥料学。他以满腔的工作热情,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科学实践,赢得了学生的爱戴。1945年,他获得以实习技术员身份去美国进修机会,先后访问了俄亥俄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他回到重庆乡建学院继续任教,并升任教授。面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他明确地站在进步力量一边,赞赏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就,坚持学习俄文。1948年,他离开动乱的重庆,再次来到加州大学进修。在美期间,他系统地整理了多年教学研究的心得,写成了《土壤学》一书,完成《肥料学》2/3的初稿。同时,他有机会了解苏联土壤科学的发展概况,着重研究了苏联土壤学家威廉士的著作,为他回国后从事耕作学科的创建作了准备。1950年3月,他冲破重重障碍,毅然回归祖国,来到北京农业大学任教,投身于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1950—1975年 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并先后任副教务长、俄文翻译室主任、耕作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科学院耕作研究室兼职主任.1975年9月11日 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