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历史上的今天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回顾历史的今天,了解历史的这一天发生的事件。

德国光学仪器制造商卡尔·蔡司出生

  • 来源: 灵犀算网
  • 关键词卡尔·蔡司


卡尔·蔡司

  卡尔·蔡司(1816年9月11日-1888年12月3日)是一位光学仪器制造商,蔡司公司(Zeiss)正是由卡尔·蔡司(Carl Zeiss)所创立。卡尔·蔡司本人对于现代透镜的制造生产也有贡献。在1840年代的德国葳玛(Weimar),他成为一个知名的透镜制作者。卡尔‧蔡司于1888年12月3日逝世于德国耶拿,耶拿也是他开始他透镜生涯的城市。
青年时期
  Zeiss 在德国葳玛的语言学校学习,并在Dr.Friedrich Körne下习艺,当时Körne博士正在研究用于望远镜目镜的玻璃。之后,他在耶拿大学(Jena University)学习数学、实验物理、人类学、矿物学、和光学。七年后,他靠自己的力量成立一个小型工作室,当时工作室中工具十分贫乏。他做出许多透镜,但只得到一点认同,直到1847年他雇用他的第一个学徒。当年他从前的老师Körn博士去世, 更激励了蔡司致力显微镜领域工作。
卡尔·蔡司的生活
  1847年卡尔·蔡司开始将全部心力放在显微镜研究上。他的第一个革新设计是做出只使用一个透镜的简单型显微镜,适合用于解剖的工作。在他第一年生产这批显微镜时,他卖了大约23台。他很快意识到他需要新挑战,因此此他开始研发复合式显微镜。随后,他创造了Stand I,并于1857年打进了销售市场。。
  在1861年,因为他的设计,在图林根州工业展示会,他获颁一枚金牌。他们被认为是德国最佳的科学仪器。此时,他有大约20个员工,而他的事业仍然持续成长。在1866年的蔡司工厂卖出他们的第1000台显微镜。同年物理学家Ernest Abbe博士以研究导师的身份加入蔡司工作室,两人一同研究光学产品的科学基础原理,1872年他们联合制作出了复合式显微镜,这台复合式显微镜是现代所有复合式显微镜的始祖。
  在这个期间,蔡司做出他从未做出的最佳透镜。理论上,Abbe正弦学说能大大改善透镜品质。但问题是,没有足够强壮的玻璃来测试这个学说。
  幸运地,Abbe博士认识了奥多Schott (OttoSchott)。30岁的Schott是位刚得到博士学位的玻璃化学家。1879年他们进行合作,很快地于1886年生产了新型玻璃,能充分地表现Abbe正弦学说。这种新型玻璃为新显微镜的物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消色差物镜 (Apochromates),除此之外,也解决了色差问题。
  Schott专门生产用于新型Carl Zeiss显微镜的玻璃,1884年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工厂,其所有权归属于卡尔·蔡司、Ernst Abbe和Freidrick Otto Schott,称为Jena Schott & Genossen光学工厂。耶拿玻璃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玻璃。
  在卡尔·蔡司创造出划时代的显微镜不久后去逝(1888年12月3日)。卡尔·蔡司在遗嘱中将的股权转移给儿子Roderick。年轻的蔡司又将股权出售给Ernst Abbe,1889年,Ernst Abbe成立了卡尔·蔡司基金会。该基金会又成立了一个新的集团,作为卡尔·蔡司公司的所有者。
卡尔·蔡司介绍:
  一个仅高中毕业的学徒工;德国古镇耶拿(Jena),卡尔·蔡司的故乡。当初也许谁也没有想到古镇上的这位学徒会成为世界光学巨子。
  因为多年对光学和化学的兴趣,在学徒期满之后,卡尔长期在当地的耶拿大学旁听。1846年,30岁的卡尔创办了一个工作室,早期产品是放大镜片和简单的显微镜。得益于两位大科学家恩斯特·阿贝和奥托·肖特(听说过光学玻璃中大名鼎鼎的“肖特”玻璃吗?开创者就是此老)的帮助,蔡司厂光学镜头的质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二战以前设在德累斯顿的生产车间,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照相机工厂。
一波三折的经历
  1945年2月14日晚上,灾难降临,德累斯顿(明年一定要去逛逛这个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照相机工厂被盟军炸毁。在二战将近结束时,巴顿将军的第三军团占领了耶拿,由于雅尔塔条约规定美军的位置必须后退向西移,德国被一分为二,耶拿和德累斯顿全部由苏军占领。
  对于这个光学巨人的财富,俄国人当然不会让“美帝国主义”染指,作为战争赔偿,苏军拆除了剩下94%的工厂设备。在基辅建立了现在的Kiev( 基辅)照相机制造厂(借着这一丝血脉,俄罗斯镜头至今还能在光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德国人的技术好像抢不走,在耶拿大学的支持下“Carl Zeiss Jena”的标志很快又出现了。当初被巴顿掠走的126名蔡司关键管理人员和技师,在美国的支持下,也在联邦德国(西德)的奥伯考亨重新建厂。卡尔·蔡司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获得了新生,蔡司厂从此一分为二。
  东德的产品冠名Carl Zeiss Jena(卡尔.蔡司.耶拿)史称“东蔡”,西德的产品冠名Carl Zeiss,史称“西蔡”,东、西蔡都标榜自己为是蔡司正宗,其实双方在设计上都秉承了蔡司传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这种竞争使得蔡司在光学技术上的更臻完美。
  两德统一后,东西德的蔡司厂又联系经营。总部仍在奥伯考亨,拥有员工3500名,同时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厂。这时的蔡司双剑合壁,在光学领域已经是第一强者。在135领域还尚有康太克斯与徕卡抗衡(康太克斯采用卡尔蔡司),但到了120领域Carl Zeiss 便称雄天下:哈苏、禄徕两大120巨头都使用卡尔蔡司镜头。进入数码时代,依靠蔡司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光学外行的索尼,摇身一变,成为消费级数码相机的业界老大之一。
经典的缔造者
  蔡司开创了镜头工业中的诸多经典设计。蔡司的创始师保罗·鲁道夫就是镜头制造史上最有名的设计师之一。1890年,他设计出第一只消像散正光摄影镜(Anastigmat),开创了蔡司镜头的新纪元。1896年鲁道夫又发表了大名鼎鼎的普兰纳(Planar)双高斯结构的镜头,对各种镜头像差都进行了出色的纠正。此后,世界各地生产的各种品牌的标准镜头(包括徕卡)无不借鉴普兰纳镜头的设计。
  1902年,他又设计出四片三组的“鹰之眼”——天塞(Tessar)镜头,虽然结构简单、价格适中,成像质量惊世骇俗,明快锐利。